学校编码:10384 分类号 学号:33620131153024 密级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国家主导的经济创新:
我国主流报纸对“互联网+”的议题建构
Agenda-Building of “Internet Plus” in Chinese Mainstream
Newspapers:Economic Upgrade Led by the Government
袁菲
指导教师姓名:李展 副教授
专 业 名 称:传 播 学
论文提交日期:2016 年 3 月
论文答辩时间:2016 年 5 月
学位授予日期:2016 年 6 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 年 3 月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
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
在( )实验室完成。
(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
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
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
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
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
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
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
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签名):
年 月 日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摘要 I
摘要
“互联网+”自从 2015 年 3 月 5 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后便迅速成为国内媒体报 道的热词,要让公众了解“互联网+”的具体内涵,作为概念传播中介的媒体的作用至 为重要。本文研究媒体如何建构“互联网+”议题的客体及属性议程,并讨论可能原因 与媒介的社会功能。 通过对 15 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的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我国主流报纸对“互联 网+”进行议题建构时,在客体议程上强调(1)政府在“互联网+”扮演引导者与先行 者角色,(2)传统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3)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实 现工具带来全民“触电”。本质上将“互联网+”等同为政府主导的经济升级,表明媒体 建构的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属性议程的建构中形成三个 “强势论点”,分别为(1)“互联网+”的主要属性是创新而非创业,(2)创新最重要的 是技术产品的创新,(3)创业在于创业环境的营造。属性议程的“强势论点”对应了 “互 联网+”的经济发展本质,以及经济的革新亟需技术产品创新、创业门槛相对高的社会 现状。 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政策、经济、文化因素对媒体“互联网+”议题建构的影响。 政策上,“互联网+”的报道热度常与政治动态相呼应;经济上,“互联网+”的经济价值 影响了报道话题的取向,不同报纸的市场属性则影响了各自报道在主体、创新、涉及领 域上的选择;文化上,互联网思维的普及与公众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使“互联网+”议题 建构重点不在概念解释上,而在于实践层面的举例说明。 在议题的建构过程中,媒体主要发挥三种作用:(1)信息告知,媒体通过政策计划 的上传下达与对社会各类实践的消息报道来告知公众相关信息;(2)协调整合,媒体赋 予特定内容以重要性且态度偏正面,从而适应社会语境;(3)动员,为实现 “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目标,媒体在议题多个方面都起到社会动员的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议题建构;主流报纸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Abstract
II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Chinese newspapers since it was brought up by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15. The mass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ing the public about this newly promoted concept. This project studied how fifteen most influential newspapers in China covered the “Internet Plus” issue through a content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as for first-level agenda-building, newspaper reports on the “Internet Plus” stress that (1) the government is involved as pioneers and advocator; (2) traditional industries, especially manufacturing, are supposed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3) electronic business is being used as a tool for realizing the “Internet Plus”. “Internet Plus” is reported as economic upgrade led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suggests the pseudo-environment built by media is connected but also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reality.
As for second-level agenda-building- three “compelling arguments” are made, which are (1) the main attribute of “Internet Plus” is innovation rather than entrepreneurship; (2) innovation is more of new technology and product; (3) entrepreneurship is more of setting the environment for nurturing opportunities. The three “compelling arguments” are correspondent to the nature of “Internet Plus”, which requires new technology and lower barriers for start-up busines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newspapers’ agenda building of the “Internet Plus” concept. Reports of the “Internet Plus” often followed political events involving leaders’ mention of the concept. Economic values of the “Internet Plus” and whether the newspaper is market-oriented has impacted the attitudes of newspapers and their way of reporting. Experience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has already equipped the public with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et Plus” concept on its face value, which may have led to the newspapers’ agenda building to focus more on giving examples of the concept in practical sense.
Abstract
III
The media have played three kinds of role in this process, to offer information, to orient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the government’s preferred social context, and to mobilize the public into e-business.
Key Words:Internet Plus;Agenda building;Mainstream Newspapers
目录 IV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1.1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 1 1.2 “互联网+”成为社会热门概念 ... 2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2 1.4 研究意义 ... 3第二章文献综述 ... 5
2.1 作为行动计划的“互联网+” ... 5 2.2 作为传播学现象的“互联网+” ... 9 2.3 议程设置与议题建构 ... 11 2.4 研究问题 ... 16第三章研究方法 ... 17
3.1 内容分析法 ... 17 3.2.研究样本 ... 17 3.3 编码类目 ... 20 3.4 信度检测与数据分析 ... 23第四章 研究发现 ... 24
4.1“互联网+”议题的客体议程 ... 24 4.2 创新属性以技术产品创新为主 ... 28 4.3 创业属性偏向政府主导的创业环境 ... 30 4.4 本章小结 ... 31第五章 讨论 ... 33
5.1 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 ... 33 5.2 属性议程的“强势论点” ... 37 5.3 影响议题建构的社会因素 ... 39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目录 V 5.4 媒体的社会功能 ... 44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6
6.1 研究结论 ... 46 6.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建议 ... 47参考文献 ... 48
附录:编码表 ... 55
致谢语 ... 58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目录 VI
表目录
表 1:不同时期 CNKI 中“互联网+”研究 (单位:篇) ... 5 表 2:不同时期 CNKI 中“互联网+”的传播学研究(单位:篇) ... 9 表 3:地方性综合报纸选取 ... 18 表 4:创新属性的类目建构 ... 21 表 5:创业属性的类目建构 ... 22 表 6:综合报纸中“互联网+”议题相关程度排序(降序)(单位:小节) ... 24 表 7:专门报纸中“互联网+”议题相关程度排序(降序)(单位:小节) ... 25 表 8:不同议题主体的分布 (单位:小节) ... 26 表 9:不同类别报纸的报道目的分布(单位:小节) ... 27 表 10:不同类别报纸的创新内容分布(单位:小节) ... 28 表 11:不同议题主体的创新属性分布 (单位:小节) ... 28 表 12:不同报纸的创业内容分布(单位:小节) ... 30 表 13:不同议题主体的创业属性分布 (单位:小节) ... 30 表 14:中央性报纸与地方性报纸在议题主体上的卡方检验 ... 42图目录
图 1:所涉及领域的分布(单位:小节) ... 26 图 2:创新属性在不同领域的分布 (单位:小节) ... 29 图 3:创业属性在不同领域的分布 (单位:小节) ... 31 图 4:“互联网+”的媒体关注度指数 ... 40 图 5:“互联网+”与“互联网思维”的媒体关注度指数 ... 43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Contents
VII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
1.1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lus” ... 1
1.2 “Internet Plus” as a Hot Idea ... 1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 ... 2
1.4 Innovations and Significance ... 3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5
2.1 “Internet Plus” as National Practice ... 5
2.2 “Internet Plu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 9
2.3 Agenda-Setting and Agend-Building ... 11
2.4 Research Questions ... 16
Chapter 3 Method ... 17
3.1 Content Analysis... 17 3.2 Sampling ... 17 3.3 Coding Items... 20 3.4 Inter-coder Reliability ... 23Chapter 4 Findings ... 24
4.1 Object-agenda of “Internet Plus” ... 24
4.2 Attribute of “Innovation” More of New Technology and Product ... 28
4.3 Attribute of “Entrepreneurship” More of Environment Supported ... 30
4.4 Summary ... 32
Chapter 5 Discussion ... 33
5.1 Pseudo-environment Built by the Media ... 33
5.2 “Compelling Argument” of Attribute-agenda ... 37
5.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enda Building ... 39
Contents
VIII
5.4 Social Functions of Media ... 44
Chapter 6 Conclusion ... 46
7.1 Research Conclusion ... 46
7.2 Limitations and Directions ... 47
References ... 48
Appendix: Coding Items ... 55
Acknowledgement ... 58
Contents
IX
List of Tables
Table 1:Studies of “Internet Plus ” in CNKI ... 5
Table 2:Communication Studies of “Internet Plus ” in CNKI ... 9
Table 3:Selection of Local Newspapers ... 18
Table 4:Coding Items of “Innovation” ... 21
Table 5:Coding Items of “Start-up Business” ... 22
Table 6:Relevance of “Internet Plus” in Comprehensive newspapers ... 24
Table 7:Relevance of “Internet Plus” in Professional newspapers ... 26
Table 8:Subjects of the Issues ... 26
Table 9:Objectives of Different Newspapers ... 27
Table 10:“Innovations”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 28
Table 11:Different Subjects’ “Innovation” ... 28
Table 12:“Start-up Business”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30
Table 13:Different Subjects’ “Start-up Business” ... 31
Table 14:Chi-square test of Subjects in Different Newspapers ... 42
List of Graphs
Graph 1:Related Areas of the Issue ... 26Graph 2:“Innovations” in Different Areas ... 29
Graph 3:“Start-up Business”in Different Areas... 31
Graph 4:Media Attention about “Internet Plus” ... 40 Graph 5:Media Attention about “Internet Plus” and “Internet Thinking” ... 43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2015 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出,“互联网+”一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成 为社会热门概念。其实“互联网+”概念早在此之前就已产生——2012 年 11 月 14 日, 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他认为“在 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未来看到的 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1]。 2014 年 11 月 19 日, 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应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 具,后者也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 年 3 月 4 日,马化腾提交 两会议案,他认为“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 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 的新生态[2]。 “互联网+”真正明确成为国家的战略,是在 2015 年 3 月 5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上。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作为国家行动计划的“互联网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 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 拓展国际市场” [3]。此后“互联网+”又多次出现在国家行动计划中:2015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部署推进“互联网+”行动,促 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5 年 7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 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提出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 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 11 项重点行动;2016 年 1 月 2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推动《中国制造 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自此,“互联网+”正式从早期仅限于 互联网界的抽象概念,转变为明确具体的行动思想和指导计划。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第一章 绪论 2
1.2 “互联网+”成为社会热门概念
自从 “互联网+”一词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并上升为国家行动计划,它便被全社会 热烈讨论,其热度在过去一年文献数量的爆炸式发展中也可见一斑。笔者曾先后对“互 联网+”进行两次检索:2015 年 6 月 25 日对中国知网以“互联网+”为关键词进行标题 搜索只得到 28 篇期刊论文,在亚马逊网站图书类别以“互联网+”为关键词进行标题搜 索只得到 13 本相关著作;而半年后即 2016 年 1 月 28 日再进行此操作,却得到 5136 篇 期刊论文与 20 本相关著作。仅半年时间,整体文献数量增长 124 倍,同一数据库内的 论文量甚至增长高达 182 倍,可见“互联网+”这一概念的火爆热门程度。 “互联网+”不仅是研究的热门,同时也是社会的讨论热点。在 2015 年 12 月《咬 文嚼字》杂志发布的 2015 年度“十大流行语”中,“互联网+”一词排第 2 位;根据好 搜指数的结果,“互联网+”的媒体关注度在 2015 年初始迅速攀升——从 2014 年几乎零 报道的状况,到 2015 年间最低日均报道 3028 次,最高日均报道则达到 21215 次。 作为一个全新概念,“互联网+”的广泛热议虽起到宣传推广作用,但也使其解读众 说纷纭,无法观点统一。再加上“互联网+”在实践层面仍处倡导尝试阶段,因此它并 未具有全社会共同理解的语义。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公众主要信息渠道的媒体便显得尤 为重要:媒体通过“互联网+”的议题建构向公众传递明确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筛选 及重要性排序呈现出“互联网+”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也很可能影响公众的认知理解, 甚至态度和价值判断;而考虑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对“万众”、“大众”的需要, 媒体甚至可以通过议题建构起到社会动员的作用,刺激鼓励公众参与到相关的“互联网 +”实践中去,从而推动行动计划的实施。换而言之,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是公众与“互 联网+”的中介,因此对媒体如何建构“互联网+”议题进行研究,不仅能明确议题建构 的特点,如媒体到底说什么、怎么说,还能了解媒体在此中的社会功能、媒体与国家上 层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等,对“互联网+”的传播学研究有基础意义。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互联网+”作为一个正式提出不到一年的全新概念,不论是作为单纯概念本身还 是作为国家行动计划,其整体研究还处于崭新状态,在传播学中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第一章 绪论 3 少,最基本的问题如 5W 问题都没有得到回答——“互联网+”的传播主体、信息、方 式、渠道、甚至传播效果是什么?这些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试图从基本的研 究问题入手,对“说什么”和“怎么说”的内容进行探索:当媒体在传播“互联网+” 信息时,它们是如何建构这个议题?在具体的议题建构中,媒体又强调了哪些方面? 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再进一步讨论影响媒体建构“互联网+”议题 的可能因素。郭镇之认为媒介议程可能被特殊利益集团引导的,也可能被新闻工作者的 传统、习惯和规则所左右,同时在中国政治议程和媒介议程呈现高度的一致性[4],特克 也发现新闻内容反映了政府机构的新闻发布议程[5]。因此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角 度分析可能影响媒体议题建构的因素,结合媒体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特点,从而对议题建 构的成因进行合理讨论。 此外,媒体在议题建构中的社会功能也值得讨论。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在社会中 承担环境监测、协调整合、动员等社会功能。在一个新概念或计划由上而下的转述传达 过程中,作为中介的媒体应该发挥解释、说明的作用,并且可能发挥其他延伸作用。因 此,大众媒体对“互联网+”议题建构是本文要探索的方向——它们是如何反映上层信 息并建构给受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了建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发挥了什么 样的功能? 本文以报纸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互联网+”相关议题进行研究,以此 来了解我国的大众媒体是如何建构“互联网+”这个议题,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影 响媒体议题建构的因素以及媒体在此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1.4 研究意义
从学术角度看,“互联网+”的传播学研究处在起步阶段。讨论角度上,“互联网+” 的相关文献偏向经济领域,与传播学相关的内容少之又少;在主题选取上,现有研究或 偏向概念性的分析解释,或偏向具体层面的实践指导,甚至有相当多文献仅以“互联网 +”作为关键词噱头,而将“互联网+”视为传播现象进行研究的内容几乎为零;在研究 方法上,大多引以二手资料为基础进行文本讨论,实证研究的方法几乎无人采用。可以 说“互联网+”在传播学中的研究呈现大片空白。 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互联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传播现象讨论,选取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第一章 绪论 4 基本的传播学问题“说什么”和“怎么说”,通过内容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报纸媒体 的报道内容进行基础性、全貌性的研究。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一方面可以“互联网+”的 传播学研究起基础性补充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如传播效果检 测等。 从现实角度看,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能起到检验自查的作用。对媒体而言,“互联网 +”议题建构的分析有利于媒体从业者对报道行为进行自查,不仅是相关议题内容选择、 价值选择上的自我审查,还有对媒体社会功能的回顾;对社会各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 结果也有利于各方检视自身在“互联网+”中的实践行为,如管理机构对照比较工作上 的偏重从而查缺补漏,社会大众对“互联网+”概念的理解缺失,企业回顾相应的创新 创业工作是否贴合“互联网+”等。
厦门大学博硕士论文摘要库
Degree papers are in the “Xiamen University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Database”.
Fulltexts are available in the following ways:
1. If your library is a CALIS member libraries, please log on
http://etd.calis.edu.cn/ and submit requests online, or consult the interlibrary loan department in your library.
2. For users of non-CALIS member libraries, please mail to [email protected] for delivery details.